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古剎之旅

    日期:106-10-27       

    保元宮又稱為「大社廟」,主要掌管大社里、保安里,供奉主神是保生大帝和玄天上帝,原鄉內傳說保元宮最初供奉的主神是保生大帝;至於玄天上帝是本鄉(縣市合併後改為本區 )巫家祖先帶來寄放,後來玄天上帝指示要留在此地救人,便一直留在保元宮內接受信徒的奉祀,保元宮遂有兩位主神。

    俗稱大社廟的保元宮,為大社古寺廟之一,圖為寺廟舊建築。
    俗稱大社廟的保元宮,為大社古寺廟之一,圖為寺廟舊建築。

     

    保元宮內的鯉魚排水口,造型優美,雕工細緻。
    保元宮內的鯉魚排水口,造型優美,雕工細緻。

     

     保元宮後方牆上的卅六官眾畫像,活潑生動。
    保元宮後方牆上的卅六官眾畫像,活潑生動。

     

    2017年保元宮保生大帝進香遶境活動。
    2017年保元宮保生大帝進香遶境活動。。

    保元宮的歷史眾說紛紜,據清代史料《鳳山縣采訪冊》所載,保元宮創建於嘉慶 4年(西元1809年),由林佐所募建的,原為坐南朝北之小廟,最初只奉祀保生大帝,至道光25年(西元1845年)重建為坐北朝南,目前保存的廟貌則是在民國五十年時重新改建的。

    但根據康熙五十八(1719)年的「鳳山縣志」記載,大社區保元宮為大道公十處角頭之一。乾隆廿九年(1764)「重修鳳山縣志」記載:慈濟宮在興隆莊萬丹港口。創建舊,尋圮;乾隆廿八年(1764)重修。相傳海岸上漂流神像於此,鄉民立廟祀之,又一在縣署前大街(慈濟宮),一在興隆莊岐鳳,一在鳳山上莊,一在半屏山後勁,一在維新里竹仔港,...,一在觀音山大社,康熙年間鄉人募建。由此推論,保元宮在康熙時期即已存在。

    廟裡有一塊道光年間的古匾額,寫著廟名「保元宮」。廟埕左側有一石碑,傳說是玄天上帝的磨劍石。老一輩表示,該處原有三塊石碑,後因整理廟埕,其中兩塊較矮的石碑被埋在地下,現今所見這塊石碑的確是用來磨神明的七星劍。但看碑上所刻的字依稀還可看到「‧‧奉本庄弟子‧‧‧不許‧‧‧違者罰」,可知其應為示禁碑,應該是清朝之物吧。

     進入廟門內有一天井,天井的四個角落都有一隻鯉魚造形的排水口,非常的優美生動,可看出匠師的巧思與技巧,為一般廟宇所少見。天井旁的柱子纏繞著一棵小榕樹,根部並沒有生長在土裡,只利用天井上的光和露水就能長大,生命力驚人。

    後方的兩面牆上,保存著道教「卅六官眾」畫像,畫中將軍、仙姑與道人的長相、姿勢不同,所持的武器與乘坐的「腳力」各異,看來相當生動、活潑,又極具民俗趣味。據廟內人員表示,原有的畫像早已剝落難辦,數年前由原鄉內聞人蘇先請人依著原圖重畫,修復而得原貌。

    保元宮新廟興建工程於2005年4月29日凌晨3點動土,歷經10年工程,於2015年興建完竣,同年8月開始啟用。新建寺廟建築宏偉壯觀,氣勢非凡。

     


    :::
    ▲開啟 ▼關閉